步行健身要兼顾“质”与“量”

2025-11-17

近年来,“日行万步”成为许多人追求健康的日常目标。在日前举行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时令节气与健康(霜降)新闻发布会上,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主任医师李庭指出,单纯以步数为导向的锻炼方式并不科学。“步数只是‘量’的体现,而无法反映运动的‘质’。”李庭说,不同速度、方式的步行对心肺功能的锻炼效果差异显著,盲目追求高步数可能导致过度运动,反而增加关节损伤风险。

如何科学设定步行目标?李庭强调“个性化”和“循序渐进”原则。对于平时活动量较少的人群,他建议从每日3000至5000步开始,身体适应后,每周或每两周增加500至1000步。同时,需重点关注步行质量。“在小区悠闲散步一万步,与快走到心率加快、微微出汗的一万步,健身效果完全不同。”李庭解释,中等强度的快走更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,其标准是“运动时能说话但不能唱歌”,并伴有心率加快、呼吸加深等表现。对于有关节炎风险或已患有关节炎的人群,步行更需谨慎。李庭指出,步行是一把“双刃剑”,适当锻炼可增强肌肉、控制体重,但方式不当会加剧关节损伤。

他提出三点建议:一是优先选择塑胶跑道、草地或平坦土路,避免在水泥地、石板地长时间行走;二是减少上下坡、上下楼梯等对膝关节压力较大的活动;三是穿具有良好缓冲、支撑和防滑功能的运动鞋。此外,李庭特别提醒,运动中若出现关节剧痛、肿胀或卡顿感,应立即停止休息,若症状持续需及时就医。“疼痛是身体发出的‘停止信号’,绝不能忽视。”

科学步行无需纠结于数字,而应注重身体感受与运动强度。唯有量体裁衣、循序渐进,才能让步行真正成为受益终生的健康习惯。(转自《中国体育报》06版)


分享